與佩戴黑紗的禮節相照應的,還有向死者獻花圈或者花籃的習俗。據傳說這個習俗最早來源于西方基督教首創時,因為《圣經》教義的廣泛傳播,人們逐漸相信人死以后能進入到極樂世界即天堂,而去天堂的路是由鮮花鋪設的。隨著這種觀念的日漸深入人心,篤信教義的人們則按照想象中的天堂之路的場景,在死者的靈車前后拋撒花瓣,以此表示為死者去天堂鋪設道路。 以后,人們覺得用鮮花鋪道花錢太多,于是改用花圈與花籃來替代。因此用花圈或者花籃獻祭死者,意思是在告慰死者的靈魂。奉獻給死者花圈或者花籃在如今已經逐漸演化為喪禮活動的一種吊喪禮節和內容。 花圈的挽聯分左右兩條,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書寫挽聯的字體可以是bai正楷、行書、行草,也可以是隸書和篆書等,但以多數人能夠辨認為好。挽聯可以寫在長幅白布上,也可以寫在上長幅白紙上。上下聯之間講求對仗,講求平仄,辭意相對相輔,句式仍要對偶,字數相等要求高一點。 普通祭奠花圈花籃挽聯右邊一般用:沉痛悼念XXX千古、哀悼XXX千古、XXX安息、XXX仙逝等。 對社會有功績的人祭奠花圈花籃右邊一般用:追悼XXX千古、永垂不朽一詞。 祭奠花圈花籃挽聯左邊一般用:YYY敬挽、拜挽、泣挽、叩挽、頓首拜挽、哀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