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亡魂節
朝鮮的“亡魂節”也被稱為“中元節”,是從道教思想里來的。根據道教的神仙思想,玉皇大帝派三官大帝一年三次遍查人間善惡。每次下界的時間稱為“元”。七月十五”亡魂節”叫“中元”,十月十五就是“下元”。因此,到了那天有朝著星星舉行祭祀儀式的風俗稱為“醮祭”。
“亡魂節”也叫做“亡魂日”的由來是,為了告慰父母在天之靈,祭拜的時需擺上酒、食物以及新鮮的水果,因為那天是舉行“薦新儀式”的日子。
與“亡魂節”有關的行孝故事是從佛教的《佛說盂蘭盆經》。據該經的記載,作為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連,其母親做了很多壞事。她死后變成了餓鬼,目連通過神通看到后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目犍連大聲向釋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訴他,必須集合眾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養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濟度。目蓮依佛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根據這個故事,像目犍連那樣在”亡魂節”用五味百果供養親人的風俗至今仍然在寺廟中流行。
自古以來亡魂節也是男女聚集引漿簞食歌舞歡愉之日,有些地區的人們不論老少都會在這天出去稱為“百種場”的市集逛逛,吃喝玩樂和摔跤。亦有些地區人們會登山唱歌跳舞作樂。一些地方在中元節前后會有稱為“百種場”的廟會,常有摔跤、雜耍表演。
這天也是亡魂日,人們相信孤魂野鬼會四處流連和到民居找食物,于是在家門前圍上禁繩防止孤魂野鬼進屋。人們又會準備酒、肉、飯、糕、新鮮花果等祭品,割下早熟的稻穗,在祠堂祭祀祖先,且在晚上準備摘下來瓜果蔬菜酒飯招亡親之魂行祭祀,稱為“薦新”,一些地區男女會全家上山設酒食招三魂。
|